找到相关内容71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净元法师著:慧日集(第一辑)

    心诚意正,句句从肺腑流出,不花言巧语,不拍马逢迎,亦不以恶言粗语相向。这就是“正语”。  生活的诀窍在一“淡”字。处事的诀窍在一“随”字。  逢顺境的态度为“超”。转逆境的态度为“安”。   第27篇 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270236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慧日集(第二辑)

    贯,感觉身份地位高人一等,感觉快乐,感觉苦恼,感觉好恶,感觉自己想做什么、不想做什么。  感觉面临困境或顺境!所以感觉要超越或突破,要对生活中一切的境界给予意义,然后再去寻求和自己相应的境界。  第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270237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止观入门

    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,由有种种见思等烦恼,致生违情或顺情的诸境。违境厌舍、顺境爱取,造无边业,受无穷无尽的六道果报。如今一念起修,应观此四大五蕴的身心如幻如化,一切的业因业缘如幻如化,烦恼业果也如幻如化,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570239.html
  • 紫柏大师生平及其思想研究

    惟以毗舍浮佛偈为根本话头,于一切逆顺境上,绵绵不断,历时不昧,持诵将去。(《全集》,卷四,〈法语〉,页七0二。)  “毗舍浮佛”为过去七佛的第三佛。《景德传灯录》即以七佛为传灯之始。[20]毗舍浮佛偈...

    范佳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0771325.html
  • 唯识五遍行心所及其与现代心理学相关概念之比较

    胜故。”在十二因缘中,有“触缘受”,更直接地说明了触是受生起的直接原因。  3、受与想  受是领纳的意思,当我们面对顺境与逆境等各种境界,内心自然会生起相应的快乐、痛苦等各种感受。想的基本含义是取像,...

    廖乐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773550.html
  • 圆觉经管窥(八)─普眼菩萨章之一

    令生死相续。欲因爱生,命(身命)因欲有,众生爱命,还依欲本;爱欲为因,爱命为果。由于欲境,起诸违顺境,背爱心而生憎嫉,造种种业,是故复生地狱、饿鬼;知欲可厌,爱厌业道,舍恶(业)乐(修)善(业),复现...

    何金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274088.html
  • 《心经》的人生智慧

    )的色相上,因而佛家称物质曰色。受:是领纳义,当我们面对顺境或逆境时,所产生心灵上的情绪,这有苦乐忧喜舍的不同。想:是取像义,在我们接触境时,必然会摄取事物的影像,然后给它安立名称。行:是对事物进行...听到别人的称赞。讥,是受到他人的挖苦。苦,是生活在逆境中。乐,生活在顺境中。八风是八种不同的顺逆境界它渗透于生活各各领域中,世人心随境转,因而终日为八风所吹,心境总处在动荡不安之中,时而苦乐,时而忧喜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53375739.html
  • 唯识学入门 - 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(1)

    的能力,我们不能再是一个容易碎的,很脆弱的心,不应该如此,对人生的顺逆境,我们应该愿意接受,顺境也好,逆境也罢,一切都能接受。既然如此,我们就要讲我是个凡夫,要如何成佛。清楚跟不清楚的差别,就在于我...

    宽谦法师

    |唯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06102182911.html
  • 在生活中禅修

    不同的境象同样地友善,无需要求延长快乐或顺境,也无需抗拒苦恼或逆境,用同等的友善来看待顺逆境。当心渐渐醒觉与友善时,心就不会盲目执著对周边环境的种种预期,而是醒觉地向环境学习。   起初觉得...喜心的相反便是妒忌与羡慕。培育喜心亦须由自己开始,当我们越来越认识与欣赏自己更多的正面行为时,我们自然会越来越认识与欣赏别人更多的正面行为。我们可以学习欣赏与欢欣自己为禅修所付出的努力与承担,向任何顺境...

    葛荣居士

    |禅修|禅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08175387615.html
  • 〈四教颂〉试解

    了。由兴而衰,由荣而枯,由于顺境被破坏而变苦。   人对逆境有僧意,就是排斥作意,且易起嗔恚,是苦受,又称它为苦苦。为什么?人世间本来就是苦海,有一五阴身驱(五阴炽盛苦),再加上外境不顺“恼,如老苦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43589825.html